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2020年闵行二模作文构思详解

句子大全 2009-03-02 01:27:44
相关推荐

原题如下:

善良不只是一种常识,它更是一种行动,不通过行动表达,人就渐渐失去善良。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

审题篇上海最近几年考察 “善良”这个话题的材料作文不在少数,比如:

2019年普陀二模,材料作文“善良的解释”“善良”,《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网络上对该词则另有解释:(1)懦弱,愚昧;(2)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

本题并没有如上题那样把语境限制在当下的信息化世界,所以古人素材可以使用。材料提出两层了观点:①善良是常识也是行动,此即善良的“知”与“行”,知行合一,并不冲突;②不用行动表达,就会失去善良。善良本身是人的内在品质,命题人认为,如果不通过外在的行动来表达,善良的内在品质就会消失。此即外在和内在的关系,善行是善心的基础。在审题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本题信息

话题:善良

矛盾:①善良的知/善良的行;②善行/善心。

审题难度:★★★☆☆

构思难度:★★★☆☆

素材难度:★★★☆☆

构思篇关于善良的这两组矛盾,可以写的观点非常丰富。若仅仅停留在重复命题人观点,继而堆砌素材,则作文谈不上深刻新颖。亮亮老师课上讲过作文需要培养四种意识,本题需要的是务实的意识和追问的意识。

针对矛盾①:回答善良的知和行如何做到统一,则需务实,考虑行善的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比如:带来更多牺牲的善行是否要坚持?行善是否要考虑自身能力?弱小的人是否能成就伟大的善举?善小是否可为?如何去唤起他人的善行?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的善行?

针对矛盾②:回答善良的内在和外在的因果关系,则需追问。比如:失去善行后,善心是否会真的消失?善心和善行到底谁是因,谁是果,还是互为因果?善行是否可以脱离善心而单独存在?

挑选以上任一矛盾中的相关性问题去分析作答,即可完成一份有亮点的构思。

至于素材方面,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特蕾莎修女、子贡赎人与子路受牛、赵简子放生、救出2500犹太儿童的艾琳娜等可以使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