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从小学语文试卷引发的点滴思考

句子大全 2022-12-29 06:55:01
相关推荐

在进行试卷讲评时,不仅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答案,我们还要对试卷进行梳理归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考试成为提高学生分析和查找自己知识缺陷与不足的一种手段。这是语文能力的补充,我们可利用试卷的现有资源,教会学生从抓住关键词、句子结构、句子的推理、读懂段意、弄清概念,初步建立语文知识方面去思考,这样我们才能掌握小学语文试卷中难度太大的问题。

对于新课的教学,学生还是有兴趣的,但教学中最难上的就是试卷讲评了,学生对讲评的试卷兴趣不浓,只要知道答案就行,从不去思考题目中的一些解题技巧,没有形成一定的方法和思路,达不到我们试卷讲评的目的。所以导致试卷讲评课上收效甚微,对当前部编教材来说,短文的深度更多的附加了赏析成分,如何“赏析”文本的精髓,笔者谈点自己在试卷讲评中的一些看法。

一、学会从句子中找关键词

短文《李斯特与他的“冒牌学生”》,这短文中有一题: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冒牌学生”是个出色的音乐家?原文:“妇十分拘谨地弹起来,一开始旋律不十分谐调,但不一会儿,他便完全陶醉在音乐里,忘却一切烦恼和恐惧,从她手里流泻出来的音符,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上面的话只有一句,按一般的常态分析,应是全画完,其实我们可以从“出色”和“音乐家”入手,找到关键点。原文讲了几个意思?1、弹奏旋律不十分谐调。2、自我陶醉在音乐里。3、音乐从她手中弹出,把人们带入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境界中。第1个意思是说这种水平根本不能说“出色”和“音乐家”,因为从“不十分谐调”可以知道。第2句只是说妇女自我陶醉在音乐里,不能说是出色的音乐家,

从中找到教学规律,运用这些规律进行教学实践,实践中寻找教学艺术,把教育科学和教学艺术统一起来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去学习各教学大咖的教学方法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赢得更多学生的课堂参与,实现高效课堂。这才是作为一名老师想要达到的外化于行而内化于心,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

因为只有别人说好才是真的好。第3句才是问题的答案,有一句话说,别人说你好才是真的好。正如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所以我们在进这类题时,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能,从解题上培养学生对句子的关键词语的理解。

二、学会从句子结构上和句子的推理上找到答案

题目: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D)

1. 在苦难中奋起 2.有的人甘于沉沦3.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4.最终获得成功5.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2、3、5、1、4 B:5、2、3、1、4C:3、1、4、2、5 D:2、5、3、1、4

按句子推理判断,最后一句是填4.这样有A、B、D三个答案。最终获得成功,是要在苦难中奋……我们也能找到正确答案。意大利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的”,所以语文问题与我们平时生活有很大关系。按结构说,是要我要他们读五句,说五句中讲了几个意思。其实讲了两种人,一种是甘于沉沦的人,一种是不甘于沉寂人,找到这两种人后提问,这两种人面对苦难是怎样做的?学生明,一种人是抱怨命运。一种是不甘于沉寂。我们还可以找到关键词“而”。很明显的得到D答案

三、读懂段意,解决隐藏于文中的问题

短文《怀鲁迅》

原文: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问题:下列对结尾“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点名时间,照应前文。B.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们的悲愤之情。C.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在悲痛中看到光明和希望。D.微红的新月是胜利之光,鼓舞人们去迎接美好的明天。通过对原文的理解可以排除A、B答案。我们可以从“微红的新月”去理解,“新月”是光明的一丝光亮、代表希望,而不是胜利之光,只是黎明前的光亮,不代表胜利。还可以从“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这句式中的“灵柩”、“埋入浅土”结合现实去体会,当鲁迅的灵柩被埋入浅土中去时,人们那种悲痛之情,那种阴阳相隔的痛是可以理解的,从而得到C答案为什么是对的理由

四、弄清概念,初步建立语文知识高中

课文《草原》

原文: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有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问题:在上文中画出“面”和“点”的句子。对于“面”和“点”的概念,概念就是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都具内涵和外延,并且随着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我们要对其概念进行理解。“面”是指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点”是指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上文的“面”的句子是:“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有那么亲热,一点儿不

拘束”。为什么是面?因为这句话写了三个方面内容。从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礼文化。对于“点”是:“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

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这句话只写了一件事唱民歌,在写鄂温克姑娘唱民歌时,还写了鄂温克姑娘的穿着她们唱民歌的穿着、神态有细节描写。根据概念我们不难发现,“概括”和“详细”的意思对于判断面和点的重要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