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把“图像语音”送进浩瀚太空

句子大全 2007-03-27 10:42:44
相关推荐

今天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作为载人航天研制队伍中的重要成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电子所承担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产品的研制工作,覆盖了空空通信、应答机、遥控、遥测、图像、话音、天线、数传等专业领域共计32台套产品,负责完成载人飞船自主飞行和交会对接阶段的独立测轨、遥测、遥控、图像及数据传输等任务,是天地通信、不同飞行器之间通信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批投产,有速度更有质量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规划,任务量从几年一艘船增长到一年三到四艘船,对产品化设计能力及科研生产管理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

通用化设计提升效率。为加快产品研制进度,降低产品研制成本,确保产品百分百可靠,电子所测控通信产品项目团队在技术负责人吴庆学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总体的方案论证,根据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五号状态一致的任务特点,仔细梳理型号产品的需求,按最大包络需求开展设计,为后续组批投产提供技术保障。技术上,设计师团队在充分继承神舟十一产品设计的基础上,采用通用硬件模块化的设计思路,把电路设计成“标准的、通用的”模块,根据最大包络设计思路,采用通用电路、印制板及结构,根据任务新要求进行适应性修改。如应答机团队针对100V和28V两种供电接口,选用了电源器件封装兼容,印制板通用,只需根据不同供电电压,选择相应的电源转换器件即可,极大提升了研制效率的同时,也使通用化产品在组批投产阶段被多次验证考核,确保产品的百分百可靠。

组批投产势在必行。“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研制任务,组批投产势在必行,必须转变科研生产管理思路!”项目管理团队在项目经理林川的带领下,组成了项目经理、计划经理和产品经理“三人组”,对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五号组批投产任务开展全周期计划管控,同设计、同备料,同投产、同调试、同试验,合理制定计划,责任到人,节点到时。针对组批投产过程中的技术风险,由计划经理组织研究室设计师团队和专家各个击破;针对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短板,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当日事当日毕。“接到任务时,我们都感到手足无措,那几天嘴上都起了好几个泡。”刚加入该型号管理团队的计划经理朱凯回忆起那段时光仍记忆犹新,“航天就是一个一个大家庭,有困难大家一起上。” 项目管理团队就像一个陀螺,每天在生产现场、调试现场和设计师试验现场打转,只为确保每一台产品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成功+可靠,技术见底、确保百分百

说到电子所产品总师、飞船型号技术负责人吴庆学,自2007年开始,就担任所载人飞船型号技术负责人。同时,吴庆学也是做图像产品出身的,他对飞船上的图像产品有着深厚的感情。图像子系统作为飞船的“眼睛”,将飞船发射飞行过程的图像完整、实时、清晰地显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为飞船的飞行之旅留住了精彩的瞬间。为了确保飞船图像的质量,吴庆学对产品的每一处更改,哪怕是一片电容、一个电阻,都会再三确认和评估。

在一次试验中,图像团队发现舱内摄像机在联试过程中发生色彩有轻微变化的现象“其实对于普通监视摄像机,或许那根本就算不上问题。” 主管设计师沈剑锋回忆道,“但对于成熟产品出现的问题,大家关注度尤其高,而且作为上天产品,图像团队都感到高度紧张与不安。”那几天,大家一起“憋”在实验室,通过使用不同的摄像机,放置于不同的光照环境,进行高低温摸底、加干扰等等验证试验。“我们必须要确定它发生的原因,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蒙混过去。”

几个通宵达旦的“车轮式”排查,几个原因分析树上的红叉叉,设计师们最终确认了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摄像机所处的测试环境中日光灯管的频闪引起了自动白平衡调整,属正常现象。弄清楚原因之后,吴庆学和设计师们终于长吁了一口气,把心放回了肚子里。就是团队这样的决心和毅力,使得电子所的图像产品在每一次发射任务中都能完美演绎。

“成功不代表成熟,一定要再三确认技术状态,仔细比对每一条技术指标和测试数据”。确实,承担载人飞船型号研制任务,除了要使设备功能和指标满足任务需求,更多的工作在于要使设备运行质量可靠,万无一失,这就要求在产品研制过程必须做到技术见底,交付的产品无任何隐患和缺陷。

“完美”属性,争做产品“代言人”

为了确保神舟十三号产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依稀还记得2020年12月的寒冬,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渭南郊外的山上冷得让人窒息,半山腰的标校塔里依然灯火通明。这是载人航天测控试验队在进行天地对接试验,95后员工崔锐是试验队中的一员。电子所研制的应答机,作为负责建立天地测控链路的关键单机,发射前的天地对接试验是检验产品功能性能的重要一环。

对接试验任务极为繁重,试验队携带30多台设备,大半年时间里转战渭南、江阴、青岛、喀什等多个测控站,试验条件和恶劣的外部环境考验着每一位试验队员。

电子所的航天新兵崔锐,初上“战场”的他丝毫没有畏手畏脚。自带“追求完美”属性的他,分析问题时细致入微,解答用户疑问时耐心周到,不但力求把试验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更要让用户对产品放心安心。在所内团队的支援下,一个个技术问题迎刃而解,而崔锐也获得了总体的好评。如今的崔锐,对产品了如指掌,又深得用户信任,俨然是电子所载人航天应答机的“形象代言人”。

当崔锐在天南地北为应答机保驾护航的时候,万里之遥的电子所内,数传机的研制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同崔锐一样,武加纯也是一位航天新兵,在师傅的指导下承担起载人航天数传机和着陆信标机的研制任务。数传机用于给飞船提供高速数据下行传输通道。长期以来,数传机的相位平衡度这一指标调试困难,常常需要在高低温下反复摸底,影响产品交付进度。武加纯凭借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搞清了问题机理,通过改善匹配网络和固化吸波材料,彻底解决了数传机的这一“顽疾”。新人首秀斩获“小胜”,师傅和同时都纷纷伸出大拇指,给他点赞。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