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马未都:一件金缕玉衣都能估价24亿(可见文物鉴定的水有多“浑”)

句子大全 2010-05-13 00:21:21
相关推荐

马未都:一件金缕玉衣都能估价24亿,可见文物鉴定的水有多“浑”

作为汉代贵族们的随葬之物,金缕玉衣应该是大家比较了解的文物之一,它的意义非凡,价值昂贵,再加上目前出土的数量仅有50余件,所以金缕玉衣的珍稀程度和历史价值难以估计,尤其是千禧年之后的“金缕玉衣案”,让它的价值更加清晰起来。

金缕玉衣案发生在千禧年后,当时的浙江商人谢根荣找来几个北京专家,花费2万余元,仿制了一件“金缕玉衣”,随后又花费百万请来故宫里面的数个知名专家,连故宫副院长都应邀前去,一番观看后,专家们一致认为:此物是罕见的真品,价值也应当不菲,最终由故宫副院长拍板,出具了一份鉴定证书,为这件“文物”估价24亿人民币。

谢根荣得到鉴定证书后如获至宝,联系数家银行,骗得数亿贷款,可惜后来资金链断裂,此时也最终败露,经历此事之后,文物专家的地位一落千丈,鉴定证书也从此变成废纸一张。

时过境迁,此事也早已尘埃落定,但对于古董界的影响却非常深远,以至于马未都时不时的旧事重提,说当年把金缕玉衣估价24亿,本身就是一个笑话,现在最贵的文物是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价格也不过5.5亿,所以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出来文物鉴定的水有多“浑”。

其实文物鉴定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形成一个行业,没有行业就没有规矩,文物知识如此深奥,文物收藏又如此火爆,但坐在你面前侃侃而谈的专家,可能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没有,技术出错还能够原谅,道德瑕疵就无法拯救了。

在外国,鉴定文物主要是靠“热释光”,误差能缩小到到200年左右,是目前最为精确的鉴定方法,而且这个方法是采取责任制,也就是说,每一项的问题都会有人负责,如果你在国外拿人好处,揭露出来就无法在这个行业里混了,但这一套在国内行不通,所以有人说文物鉴定的水太“深”,其实不是水深,而是水太“浑”,一群不专业的人进来凑热闹,把一滩清水给搅浑了。

水浑之后,还想保持名声,就只好明哲保身,比如马未都,离开鉴宝节目后就不再公开参与鉴定,只在观复博物馆内为大家鉴定文物,他有两条规矩,第一是只说真假,不提价格,第二是只提供代表他自己意见的鉴定证书,可见即使是马未都,也害怕砸了自己的招牌,可惜文物界像他一样爱惜名声的人太少了。

大家认为金缕玉衣的实际价值能有多少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