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因为爱 他为亡妻写下大量的悼亡词(每一句都让人潸然泪下)

句子大全 2014-05-07 02:52:04
相关推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些经常被我们吟诵的诗词,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悼亡。

自从西晋的潘岳为悼念亡妻杨氏创作了《悼亡诗》以来,以吊悼念逝去的妻子作为写作背景的文人墨客比比皆是。我们所熟知的就有苏轼,元稹,贺铸等等,他们悼亡诗都是作者用思念和悲伤凝聚而成。对于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没有照片,没有录音机,失去的亲人除了一些衣物,就再也没有其他能够留给生者的了。而悼亡诗的出现,可以让他们在孤灯一盏,凉茶半壶之时拿出来慢慢的读着,慢慢的回忆着,同时也慢慢的衰老着。

说起悼亡诗,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人,就是清代的纳兰性德。他短短的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其中最多的就是为亡妻卢氏所写的悼亡诗。他的悼亡词感人尤深,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1674年,20岁的纳兰性德在失恋中放弃科考,心情灰暗无比。而这时候卢氏的出现,让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破晓的曙光。卢氏年轻美貌和温柔体贴自不必说,关键她还是当时少见的富有才情的一个女子。卢氏成为纳兰的妻子后,把纳兰从颓唐中拉了出来,并且还激发了纳兰的文学创作热情。在婚后的生活中,大量的诗词成为他们爱情的见证。然后,天妒有情人,美满的生活只有短短的三年。这一年卢氏因难产去世,与纳兰阴阳两隔。

妻子离去后,纳兰悲痛欲绝,他的哀痛无以寄托,只能把追忆和哀痛写进一首首诗之中。因为在这些诗词里,纳兰分明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妻子,一颦一笑,一抬手一举足都好像能够触手可及。

从20岁结婚,到23岁丧妻,再到31岁离世,可以说纳兰8个年头的后半生,基本上就是生活在无尽的追忆和大量的悼亡词之中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大约在1682年时远赴沈阳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蝶恋花》: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杨柳”自古以来就是分别和相送的代名词,古人常用“柳”暗喻“留”。第一句的“又”和“曾”说明纳兰故地重来,到了上一次和妻子曾经折柳相送的地方,杨柳还在,妻子却永久的离开了。人生最痛苦的两件事应该就是生离和死别了,生离虽然痛苦,可毕竟还有一丝重逢的希望,而死别,真的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触景生情的,纳兰愁思顿起。二三两句,写了纳兰任由哀思无尽的蔓延,默默的拿着鞭子缓缓的前行,想把这个清秋的道路走遍。“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这两句是写了纳兰的所见所听。眼前是衰草连天,而自己并没有欣赏的兴致,反而在这种凄迷的时空里,到达了神情恍惚的境地。大雁飞过时发出的鸣叫,在他听来也是一种悲切的低吟。

在这种氛围下,纳兰直抒胸臆,紧跟着下阕顺势而出了。“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纳兰明明是苦不堪言了,可还是固执的写了“不恨”,这就为后面的“只恨”埋下一个短暂的伏笔:原来,我的长途跋涉并没有让我憎恨行役之苦,我所恨的是这该死的西风,吹走了我的美好往昔,把我所爱的人吹进了历史。结尾两句“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非常别致,纳兰的路途遥远,又遭逢寒雨的侵袭,使得压抑的心情好像找不到突破口,也让整个这首词都沉浸在无边无际的“凄雨冷风”中。读来更加让人倍添惆怅。

这首词算是比较短小的,然而却写出了纳兰对妻子的满肠哀思,百转千回依然无法相随,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

喜欢纳兰的朋友请关注我,后续将呈上更多的纳兰诗词赏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