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键盘侠”所代表的文化(正是当年鲁迅先生所讽刺的民族劣根性)

句子大全 2008-09-30 22:31:15
相关推荐

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乔治·屈维廉(英)

文章类型/历史见闻

字数|2601,阅读约6分钟

陶方玄在《胡适是食物,鲁迅是食物》一文中,把胡适和鲁迅比作中国的"食物"和"药物",认为胡适和鲁迅分别从务实和精神两个方面给予了中国人营养。鲁迅作为一个作家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是每个中国人都会感知到的事情,因为这会体现在他学习时的试卷和教材中。但他有什么了不起?。

一是鲁迅的文章敢说真话。

一个政权对文人会有一些限制,这是由于对民众的思想控制。也许每个朝代的表现方式都不一样,但每个朝代多少都会有!比如清代的文字狱,从对思想的控制延伸到文字,影响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因此,清代的诗句"愿上帝再活跃,不拘一格降人才",可以因殷殷的报国之心而得名。

而民国时期也不例外,如著名作家丁玲就曾因被怀疑文章写得过于反动而被捕,这些都是当时时局对于文化管制的证明表现。在当时,鲁迅先生的文章应该是绝对反动的,比如众所周知的《忆刘和珍君》,就直接抨击了当局:

我从来不怕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但这次有几个出乎我的意料。一个是当权者竟然如此残忍,一个是如此不逊于流言蜚语,一个是身处困境的中国女性竟然可以如此淡定;我向来不惧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中国人,但我没想到,也不相信,会被下一个邪恶的人残忍到这种地步。

二是鲁迅关于人性与民族洞见的文章。

01、民族性格

鲁迅的文章对于人性和国民性的洞见是被很多人认可的,但我们还是要说,因为这是他的文章最大的价值之一!《故乡》《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是代表作。比如《故乡》是以一个中年男人的视角写的,他回到故乡,发现一切都变了。豆腐西施变苦了,连他儿时的伙伴闰土也因为生活的压力而自称"老爷"。

家乡变得面目全非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变化让笔者震惊却又无语!润土因为要养孩子,经济压力大,一直在为人们做着长期的工作!社会的侵袭改变了一颗心的情绪,让朝气蓬勃、没有阶级意识的年轻人,在天平下称呼自己的老朋友为"主",是多么令人警醒,却又让读者生出认同感!中国人对人的"位"和"类"是深入骨髓的,人死后称自己的谥号,人称别人的官职等等,自古以来,如称王羲之为王右军,现在往往在人的姓氏前加上官职,如:王导。说的是中国人国民性的通病。

在"示众"中,从每个人的变化:比如,卖包子的胖孩子呆呆地卖包子,跑来跑去地看着热闹突然像皮球一样弹在墙上;如果人群迅速聚集在一起:瞬间换了半圈观众;从年龄分布看,从老光头到青年学生,从老妈子喊出门时把头往后看,都说明看客遍布各个年龄段,也说明"看客"心态是中国人的通病!

02、人性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狂人日记》、《示众》,都是非常典型的人性无言的吐槽,比如《药》中用革命者的鲜血为子女治病的药,《狂人日记》中蘸人血馒头吃的人,都是对中国人思想的攻击!当然,《狂人日记》的主要观点还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制度的批判,但它三言两语就将一个吃人的社会描绘出来了,包括"还是一贯习惯"、"不认为这是错的?还是丧失良知、明知故犯?"这样的写法总是有的,不仅如此,它也是常见的。而且很多人都有,说明大家对这件事的心理接受程度很高,习以为常,这是人性之恶。

在《示众》中,从卖包子的胖孩子、老光头、年轻学生、抱着孩子的老妈子等,遍布各个年龄段的分布,当孩子哭着喊着要出去,逼着他把头往后看时,都显示观众年龄层遍布,却因为一名司机摔倒而迅速被围。一件小事迅速吸引了那么多人来看,书写了中国人性的"看客心态"。

不同年龄的观众都在问:"他怎么了?"但他们都认为他不应该问,他们都看着他:而其他人似乎都睁开眼睛看着他。然后,他就像犯了罪一样,开始感到尴尬,最后他慢慢地后退,溜了出去。当讨论一些可能很流行或很热门的东西时,总会有人问:"你没看过?""你没看过""你不知道";或者当很多人认为某件事不对劲时,偶尔的提问也会被视为"异端"。

鲁迅先生对国民劣根性和"看客心态"的批判,是他文章的一个主要部分。因为在他看来,看客的目光也会杀人,他们的实力不容小觑。他们无意识的"看"的眼神加重了不幸者的不幸,甚至能把不幸者逼上绝路,这其实和现在沉迷网络的键盘侠是一样的。看到网络上有人在评论上贴出了悲伤的话语"你为什么不死""你怎么了",当有人说不说人会悲伤时,键盘侠又攻击了,但这种攻击的对象却变成了受害者的声音"你多么高尚啊""你可以的"等等一些话语。所以,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当代也极具讽刺意味,提醒国人不要做什么样的"丑恶行为",不要把自己的眼睛、文字、语言变成伤害别人的工具,不要嘲笑别人的痛苦。

03、鲁迅文章对中国的意义。

鲁迅生活的时代与现在的人不同,但他所揭示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看客心理"、"冷漠"、"人性的丑恶",当他的文章出来后,在民族中激起了波澜,在记录当时社会丑恶的同时,也揭露了人性之恶和国民性的错误。因为当时没有人敢出来说话,当时畸形的社会迫切需要有人出来说话,鲁迅的文章就是要揭露人民和社会的丑陋,让人们认识到"丑"和"恶"在哪里,同时加以纠正。是关于治疗的!。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年"吃人"的恐怖不会再发生,但根植于国人心中的"恶"与"丑"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比如前段时间,韩国崔雪莉之死在网上引起非议,但在死了的情况下,还是有人说她不好,鲁迅先生"示众"的例子的话正好可以回击:。

虽然这些来访者没有熟人,但一般来说,人死了,我们应该抱着同情的态度,真正关心死者,正确处理死者。但真相呢?大多数人对死者漠不关心。他们就是来看热闹的。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得麻木、冷漠。

鲁迅的文章在今天最大的意义就是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恶"和"丑",并知道它的危害,让人们从中吸取教训。

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范文澜(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