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清平乐》张茂则:必须为太监说句公道话

句子大全 2023-12-11 03:34:01
相关推荐

01

月黑风高之夜,深院高墙之中!

摇曳的灯影之下,几个头戴高帽,面白无须的“特殊人类”正在进行着某种阴险的密谋。

其中一个用尖细的嗓音低声道:咱家认为,应该先把兵部尚书干掉。

另一位则嘿嘿一笑,补充道:如果能同时把吏部尚书也一并铲除,那么,哼哼哼,皇上就会掌握在咱们手中,到时候,那天下可就尽在我等手中了。

说到得意处,众人一起阴笑起来。

以上画面或许就是长期以来,各种影视剧或者书籍刻画的太监形象:他们阴险狡诈,心黑手毒,非但身体残缺,内心更是极尽丑恶,令人作呕。

历史上也确实不乏此类太监。

比如李惠民导演,徐克编剧的《新龙门客栈》,里面那个面目狰狞,残害忠良的甄子丹,呃,不,是甄子丹扮演的曹公公。

这个曹公公的原型就是明朝英宗年间的大太监曹吉祥,他伙同大将石亨密谋捏造伪证,陷害并冤杀了一代名臣:于谦。

当然此于谦,不是德云社那个于谦啊,这位明朝的于谦,那是文臣而富武将之能,曾在北京城被瓦剌十面围城的绝境之中,毅然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最终以劣势兵力与也先率领的瓦剌精锐骑兵生死搏击,最终击退敌军,从手术台上了抢救回了已然病危的大明朝。

但,就是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硬汉,一位两袖清风的名臣,却被死太监曹吉祥他们冤杀。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现在我们还能在中小学的课本上读到他的十二岁时写的那首诗《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仅曹公公,同时代的明朝,还有因为乱搞事情,引发国际战争的王振王公公,王公公自不量力,鼓动首脑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土木堡一战,首脑被俘,一时为天下笑耳。

当然明朝还有引发“五人墓碑”事件的魏忠贤魏公公,以及八虎结党,把控朝政的刘瑾刘公公。

唐朝中后期还有直接废立甚至杀死皇上的太监行业的佼佼者。东汉末年有十常侍乱政,远到秦王朝时期,还有创造“指鹿为马”,为中国成语词典做出卓越贡献的赵高赵公公。

必须要提下的是素来被国人视为骄傲的公公蔡伦,对,就是发明造纸术那个。此公公凭着造纸术可谓是功业彪炳。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位列第七,还被美国的《时代周刊》评为“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之一”。

但是,鲜为人知的是,蔡公公在刻苦钻研发明创造之余,在阴谋害人的事业上也不遗余力,兢兢业业。他联合当时的皇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在狱中害死当时的贵妃,留下后世骂名。

这些太监公公们,似乎都在通过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在告知世人:打击异己,残害无辜,我们最专业!

02

但是,这几天,宦官行业的杰出代表,《清平乐》中的张茂则公公,正在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太监的行业形象。

事实上,张茂则做的也确实相当优秀!

首先张茂则人品端庄,这点是没得说的。当初他开车路过郊野,路遇刚从民政局离婚出来曹丹姝。曹姑娘请求搭个便车,张茂则谦恭施礼:姑娘,请吧。那语调似和风细雨,我一个大男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风!

再有徽柔公主未来的好朋友,现年10岁的梁怀吉,因为犯了忌讳,正要被任守忠痛责之际,也是张茂则挺身而出,某种程度上庇护了这个幼小的生命。

其次要说下张茂则公公的业务能力。身处帝国枢要之地,更是皇帝陛下的贴身秘书,张茂则无疑有着极强的洞察力和实际业务的处理能力。

比如,官家板着脸对曹丹姝皇后说了几句话,张茂则便敏感地捕捉到了皇后内心的变化,并特意借口他事前往探望安慰。

再比如,某次官家正打算和曹丹姝来个你侬我侬,结果地震好像处心积虑,早有准备,掐着点儿就来了。

震后的曹丹姝指派张茂则前去各方探视,探视结束后回来汇报的张茂则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职场工作汇报标准课:

A:两位太妃那边,人都没有受伤,遵着娘娘的吩咐,把凤辇拿过去让她们在外面休息。

B:公主和苗娘子,没惊着,公主包裹的很严实。

C:公主还冲臣笑了。

这句“公主还冲着臣笑了”,可谓是福至心灵,神来之笔。非但立马就让官家放了心,而且还冲淡了现场紧张压抑的气氛。

清朝雍正年间,大臣年羹尧在西北作战,每次上给雍正上奏前线战报之时,年羹尧总是要字斟句酌,将信件中的火药味儿描写的淡一些,以便让雍正帝不必过于担心战事。这一点一直让雍正念念不忘,甚至有种感恩戴德。

说起来,张茂则的这句话就有此功效。

事实上,不仅仅是张茂则,七下西洋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郑和郑公公已是青史留名。还有崇祯帝上吊之时,陪同一起自尽的王承恩,这也算是拥有基本的职业道德。

有的朋友可能还听过单田芳老剑客的评书《童林传》,这童林的原型名唤董海川,便是一位太监,但是董公公为人侠义,嫉恶如仇,在江湖上名重一时。

03

所以,我们简单分析就能知道,人们一味责备贬低太监,其实是一种职业歧视。

事实上,要说乱政祸国,外戚势力一点不比宦官太监们干得少,为什么不去喷外戚呢?青史之上,昏君暴君也多的是,干政乱政后宫也史不绝书。

所以,说到底,还是太监这种特殊的职业分工,导致了太监的污名化。

说到底,太监是一群真正的可怜人!

他们多是迫于生计,或者被人蒙骗,或者被强制阉割,最终沦为了人类历史上为皇权献祭的牺牲品。

每次去往故宫,我都会不自觉的在那些殷红的宫墙之上不断找寻,试图希望能寻觅到一丝前朝太监或者宫女们留下的痕迹。那里肯定隐藏着他们心里的爱恨情仇,和一世的心酸。

然而,流年更替,岁月无情,终是一无所获!

谨以此文,为太监正名,希望他们的灵魂得以安息!

——全文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