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解读」2018年北京中考语文阅读:刘成章《信天游》

句子大全 2023-11-24 02:58:01
相关推荐

信天游是主要流传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在陕北称为信天游,在山西称为“山曲”或“酸曲”,内蒙古称为“爬山调”,主要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押韵;有的一节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几节组成一个部分,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调子自由,单纯易唱;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由于信天游在文艺、文学及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从《星光大道》走出的阿宝就以信天游脱颖而出,电视连续剧《血色浪漫》中也有很多信天游的歌曲等,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作者刘成章就是陕北延安人,听着信天游长大,对信天游有种深入骨髓的感情,这篇文章通过回忆自己与信天游有关的事件,表达了对信天游的喜爱、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一、结构与顺序(理读)

这是一篇情感真挚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以叙述为主,间有抒情,介绍了信天游对作者的影响,作者对信天游的推广、发扬所做的贡献,表达了作者对信天游得到传承和发扬的欣喜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信天游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1段用抒情的笔调,明确了本文的介绍对象——信天游,强调了其艺术特点“奇美浪漫”,确定了本文的情感基调。

第2段主要介绍了信天游的特点和产生背景,通过黄土高原上一个普通的生活事例,说明信天游高亢、悠扬等特点的成因,充满地域特色,是陕北黄土高原孕育出的一方艺术奇葩,“与中原文化迥异”。

第3段写作者听到第一支信天游后的感受,“便入骨、便入髓”,确定了作者与信天游一生相伴的缘由。

第4段是上初中后爱上了文学、爱上了信天游,感受上进了一步。

第5段写听到放羊老汉唱的信天游,对信天游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说明信天游和黄土高原的密切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如此。

第6段回忆高一时见到贺敬之的往事,说明诗歌也可以借鉴信天游的艺术形式,说明信天游艺术的特点和生命力。

第7段通过介绍《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信天游名曲诞生的故事,说明自己与信天游的关系和情感,自己一直在为推广和发扬信天游努力。

第8段介绍自己创作信天游歌曲的经历,重点介绍了《圪梁梁》,略写了《崖畔上酸枣红艳艳》。

第9段写出作者对信天游未来传承和发展的担心与欣慰。

第10段抒情、点题,总括全篇,照应第一段,深化主旨,升华主题,再次说明信天游对作者的影响和情感。

文章以信天游为线索,行文顺序主要是作者的成长顺序,受信天游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信天游的理解越来越深。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前后照应,以叙述为主,间或抒情,表达出作者对信天游的无比热爱,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鉴赏与评价(品读)

文章以叙述为主,如唠家常,娓娓道来,但语言很有特色,散发着信天游唱词一般的韵味,不时有点睛之笔,抒发作者对信天游的真挚情感。

1. 标题“信天游”,直接指出本文叙述的对象。

2. “如明月流水,如仙界的风”是两个比喻句,把信天游比作明月流水、风,来说明信天游“奇美浪漫”的特点。“即使把它放到全世界数千年来所有的艺术品类之中,也数得上奇美浪漫”主要表达的是“奇美浪漫”,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艺术界可能并没有关于信天游所处地位的明确定论,作者这么表达,主要说明作者对信天游的喜爱,在作者心目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也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

3. “透过渺远和苍凉,是一眼望不尽的峁梁连绵,沟壑纵横”勾勒出黄土高原的特点,如同绘画中速写一般,简明扼要却准确灵动。也为下文说明信天游的特点做了铺垫。

4. “这边山头犁铧翻着土浪,羊肚子手巾扎在头上,扶犁者汗湿衣褂;那边沟里扁担一闪一闪,小脚片踩出花似的踪迹,挑水者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女”这是场景描写,同样采用速写笔法,简单勾画出耕地、送水的农忙场景,体现黄土高原的生活生产特点。“花似的踪迹”是比喻,把脚印比喻为花朵。

5. “哎——风儿!晌午送饭,别忘了给我多舀半罐子米汤!哎——洋芋丝丝也拿上一点!”“哎——舅舅!我听下啦!”这是语言描写,拉长的语调、高声地说话,形象地再现了黄土高原上交谈的方式和特点,进一步为说明信天游的特点做出铺垫。

6. “信天游唱在放羊的山坡上,唱在赶脚的大路上,唱在锄地的五谷间”是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信天游的生活化特点,它源自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是陕北人民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7. “处处都是宏阔的舞台,声声都如云霞之辞”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总括全段,“处处”既指山坡、大路、田地,也泛指人们生活的每个地方,这些都是舞台,说明了信天游普及性和生活化的特点,“云霞之辞”意思是云霞说的话,把信天游比喻为云霞之辞,说明了信天游高亢、悠扬的特点。

8. “好像从那云缝中,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瑰丽迷人”运用比喻手法,把信天游比作飘逸的光,形象地描述出突然听到信天游时的感觉,将听觉转化为视觉,更具画面感。这种写作手法值得学习和借鉴。“猛乍乍”是借鉴信天游唱词的叠词手法,这样写更加生动,具有地域特色,增加了信天游般的韵味。

9. “这样土气,这样简单”“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以短句形式来写,富有节奏感,能表现较为强烈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听到信天游时的激动心情。

10. “一个诗意的世界”,既是作者的感受,也写出了信天游唱词的特点:都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表现则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比是比喻、类比,兴是借物联想,抒发感情。所谓比兴,也就是运用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来表现事物,然后通过联想引出作者要说明的事物,并抒发感情。比兴手法是诗歌中的常用手法。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就是赋、比、兴(赋是铺陈、排比的写作手法。)因此,信天游的唱词的确富有诗意。

11. “既有信天游的质朴语言和韵味,又充溢着李白一样的浪漫诗思”说明现代诗歌《回延安》既有信天游的特点,又有古代诗歌的特点,这是说明信天游的扩展性和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信天游的喜爱、自豪之情。

12. “缀满音符和文字的晶亮钻石”是比喻,音符是信天游的曲子,文字是信天游的歌词,实际是将信天游比作钻石。一代代传承、一代代生发,一代代积累,形象地说明了信天游的生命力旺盛。

13. “我是一路苦恋着信天游走进中年时代的”,中心词是“苦恋”,既说明了作者对信天游犹如对恋人,形象、夸张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为何是“苦”?是辛苦?痛苦?可能都有。下文作者交代了收集购买的各类资料和书籍“无法尽数”,有“十几斤重”,说明花了很多心思,也花了不少钱,作者中年以前所处的时代,生活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不好,物资匮乏,收集这些的确很不容易,非常辛苦。但也有“痛苦”,主要是作者觉得自己没能为信天游做点什么。但这是在“中年时代”以前,由此为下文叙述的事件作出铺垫,引出下文。“我在带来的那堆书里翻找,找见了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两句”“我把它交给我团的老作曲家航海”说明了作者对《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诞生所做的贡献,而这都是源自作者对信天游的热爱。所以,本段的第一句是个过渡句,既交代了时间,衔接上文,又引出下文。

14. “如久埋土中的明珠出土、如重开的牡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传统陕北民歌经过改编,重新焕发勃勃生机,表达出作者的兴奋之情,也说明信天游的生命力持久旺盛。

15. “我自己当然也写过信天游歌曲”承接了上段自己对传承和发扬信天游做出的贡献,是过渡句,引出下文,又是本段的总括句。

16. “当陕北的山水间飘荡着这两首歌的时候,我整个身心便油然生出一种归属感”抒发了作者痴情信天游、痴心陕北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喜爱信天游、眷恋家乡之情。

17. “信天游歌手就像春雨过后的山丹丹,开得好红好红”是比喻句,把信天游歌手比作山丹丹,形象地写出新一代信天游歌手人数多,表达了作者对信天游得到传承,能够发扬光大的欣喜、兴奋之情。

18. “他们对着延安群山环抱着的空旷夜空,就像虎归深山鱼归海,便任情任性起来”也是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陕北青年一代喜爱信天游、喜爱陕北的情形,表达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三、情感与观点(评读)

本文语言虽然较多平铺直叙,但多处运用了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抒发了情感,增加了本文的文采。本文不但引用了很多信天游的段落、句子,很多地方还借鉴了信天游歌词的表达方式,如“猛乍乍淌出一股飘逸的光”“陕北的歌子”“信天游歌手就像春雨过后的山丹丹,开得好红好红,这山是,那山也是”“绕着月亮转圈圈红”,使全文散发着浓郁的黄土高原上原生态的、浓郁的信天游的韵味。

全文很多地方使用短句,或简单勾勒,或简短抒情,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如第2段描绘农人劳作和小女孩送水的场景,又如“祖祖辈辈,年年岁岁”“这样土气,这样简单”“一经入耳,便入骨,便入髓”“开得好红好红,这山是,那山也是”等,这也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点。

作者刘成章擅长散文,他写得最多、最好的一类散文被称为“风情—神韵散文”,本文是其中之一,他的《安塞腰鼓》一文,被选入人教版、冀教版、苏教版的语文教材,而最好的一篇是《扛椽树》,该文附在中考原文原题之后,读者可以下载阅读。

注:中考原文原题下载链接https://share.weiyun.com/5Srz7n2 ,题后附有作者的《扛椽树》,该文被成为刘成章”风情—神韵散文”的扛鼎之作,并附有篇赏析与评论文章。

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美文精读”,可以陆续获得对各地中考语文阅读文章的精读讲解。

说明: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犯,敬请反馈,将立即撤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