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古诗鉴赏好方法:知人论世 批文入情(通逻辑就明白解题套路)

句子大全 2023-10-24 03:23:01
相关推荐

学习古代诗歌,一般情况会强调背记。

对于一些经典的篇章背记是必须的,但不能仅仅满足于背诵。

按照一定的方法,深入理解所背诵的古诗词,才是更重要的。这样的方法古人就讲过,

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 知音》里面就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加引号的这句话,大家看看是啥意思?如果没有读懂,就让视线直接掠过,那么背下来,又有什么用处?

所以,对古诗来说,理解是必须的。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作家被外在的现实触动产生情感,再用言辞把情感表达出来,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词来体会作者情感,顺着文词就能找到文章的源头,那么含蓄的意思也能明显。

这句话一方面写了文章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写了文章的阅读过程。

其实我们阅读古代诗歌,也潜在着阅读上面这句话的不留意的状态,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如此。

问他是否读过一首古诗,他说读过。再问诗里面讲的是什么?他就支支吾吾,答不出。

在学习的初始的阶段,无论读古诗还是读古文,都是有次第顺序的。

古代的中国文史不分家,诗和历史结合的紧密,和现实关系密切,所以读诗歌的时候,也要了解诗人,了解时代,知道诗歌的写作过程,才能更好的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这就是在标题中提出的8个字,知人论世,批文入情。

第一,要读懂诗歌背后的人。

这一提法大家不陌生。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朴素自然,诗仙诗鬼诗豪诗圣,背后站着的都是诗人。

我们讲古代的诗歌,唐朝的最有代表性,但是我们想讲诗歌背后的诗人,选取一个更有名的例子,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想必大家是知道的。

根据历史的常识我们知道,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被发配到新疆。

就像很多中国古到新疆的古人一样,林则徐也会借取那里的自然之物,抒发个人的情怀。如果我们不知道 诗作于林则徐被革职之后,在西行伊犁途中,对诗歌情感的体会,就会淡化,影响正确解答问题。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讲一讲这首诗之前和之后的故事,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首诗歌。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轰轰烈烈,洗国人之耻,灭洋人之威,最终却只有被发配的结局。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终点,到了新疆之后,他继续发挥才干,修建水渠,促进了重视农耕民生。

他务实做实事,造福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建成了一条灌溉农田的水渠,后人称“林渠”。

这里我们能看到林则徐巨大人格的力量:身居高位,能行正义,身处困境,也要力所能及造福百姓。

一百多年后还发挥作用的“林渠”,同当今的豆腐渣工程来比,同没有实用的政绩工程来比,高下立现。

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第1道题是关于修辞手法的问题,第2道题是赏析诗歌。对“笑”的理解是本诗阅读的难点,如果能够知道林则徐的史实、轶事,问题就不难解。

答案如下,

第二,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

诗人和时代的关系极其紧密。诗人的情感,往往和他身处的时代有关。解读古诗,需要结合时代背景,方能解得更好。

一些诗人往往会有的招牌式的情感,比如杜甫,安史之乱以前和安史之乱以后,就明显不同。比如南宋的陆游辛弃疾,他们的作品都是时代召唤的产物。

但不管怎么说,古代的社会生活相对简单,时代的变化所引起的情感,并不复杂。

大多数出现在卷面上的古代诗歌,里面所展现的古人的情感,往往都和时代背景紧密相关。

古诗的一般五种情感类型:

知道了情感的类型,又知道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解答相关类型的题目,便会有的放矢。

第三、 批文入情,读懂诗歌的审美内涵

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需要知人论世,也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得时代背景才能解决。

如果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以见到时代的动荡,那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样的句子,我们只要用心去体会,便能领会深处的内容。

如宋朝一个尼姑写的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读这样的诗,便不需要了解时代背景,因为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时代,这样的情,这样的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在诗中诗人讲了这样的道理:风景往往不需到远方寻找,有时他可能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的的确确就能发现;珍惜现在,珍惜所拥有的,美就在你的身边。

宋朝人写诗喜欢讲哲理,有很多议论,所以当我们读宋朝诗歌的时候,批文以入情,往往是最好的进入诗歌的方式。

现在总结一下,古代诗歌我们务必要读,要用心去体会,方法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用心灵去感受,诗歌的逻辑,诗歌的美,若你足够细心,皆能体会到。

中考语文,掌握考场作文三件看家本领,成为高分作文制造者

初中语文,课本是宝库,吃透课文读写能力自然提升

中考英语,三种技巧学会遣词造句,成就满分作文

文科学霸回忆备战高考的日子,高分没捷径,方向正确全力去拼就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