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看千年学府文脉赓续(《岳麓书院》跨越历史开启时空对话)

句子大全 2023-08-11 03:38:01
相关推荐

它是华夏文明的浓墨重彩,是湖湘文化的空间图腾;它曾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它,就是岳麓书院!岳麓书院虽然仅有方寸之地,可它的文化影响力却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深刻地改变着湖南乃至中国的文化进程。

近期,金铁木导演的纪录片《岳麓书院》播出,在抖音平台,话题“这里是岳麓”短视频阅读量破亿,这也从侧面映射出了年轻一代观众对其的认可。网络社交平台上,网友对此片在传统美学、文化底蕴、文人风采和古代建筑的展现,给予了高度赞扬:“还原度太强了,感受到了满满的艺术氛围”“运镜值得夸,把建筑的美感完美展现”……

《岳麓书院》依托书院的方寸之地,通过与书院相关的人物、故事,彰显了湖湘精神、书院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反映了湘人对真理和学术的追求。该纪录片全片采用4K拍摄,由《源流》《正脉》《传道》《经世》《新变》《求是》六集组成,以故事片手法将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岳麓书院的“千年文脉”进行现代化表达,唤起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潜心酝酿数载

用匠心精神打磨精品内容

时移世易,俯瞰中华大地,文脉连绵,传承有方。岳麓书院伴随了中国千年历史,院落中的每一块石碑、每一支荷叶,都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岳麓书院》以五代期间二僧办学为始,历朱张理学、王阳明心学,至“曾左彭胡”、杨昌济、毛泽东,再到当下,以千年光影为叙事轴线,系统梳理不同时期岳麓书院的文脉传承。

如何用新时代的语言讲好这座千年学府的故事,是创作团队需要破解的一大难题。在内容架构上,该纪录片以“中华文明南迁的承接地”与“湖湘文化的圣地”来定位岳麓书院的文化坐标,以“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全新解读把岳麓书院的历史文脉推进到新时代。在制作方面,《岳麓书院》以“场景再现”为主体表现手法,以复古精美的场景、角色扮演来建构对岳麓书院的历史想象,使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岳麓书院的千载繁茂。

一组数字可以概括该纪录片创作之艰辛——7年精心策划、3次全国性研讨,来自北大、清华、湖大、中南等高校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为剧组提供了详实准确的学术支持。为把《岳麓书院》打造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传世之作,在细节上更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美术组搭建了岳麓书院的实景,为400场戏份制作了数以千计的道具;服装组准备了从五代贯穿当下的1800套服装;化妆组24小时待命,为千余名演员提供造型设计。

(《岳麓书院》拍摄现场)

严谨扎实的制作让这部纪录片具备了丰厚的文化积淀。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陈伟表示,“《岳麓书院》深刻展示了岳麓书院在文化传承、引领风潮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魅力,集中凝练了主创者和制作者的厚爱与心血,是到目前为止反映岳麓书院历史文化最为全面、最有深度和最具看点的精品力作”。

此外,《岳麓书院》还展现了岳麓书院作为传统学院教育的教与学、思与辩,以及围绕这些事件与人物折射出的东方文明“传道以济斯民”的社会教化理念、“经世致用”的文化观念,从岳麓书院育人实践入手呈现千年书院孕育的文化底色。

多维度展现国学风致

弘扬湖湘优秀传统文化

经过千年历练的岳麓书院,安静地驻守在岳麓山脚下。“惟楚有才”这句出自《左传》的句子,与来自《论语·泰伯》的“于斯为盛”,百年如一日地悬挂在岳麓书院的大门上,共同构成了湖湘大地上最著名的一副对联。《岳麓书院》以书院的精神文脉为魂,旨在还原岳麓书院的千年历史,弘扬湖湘大地上的优秀传统文化。

岳麓书院作为国人较为熟悉的一个文化空间,片中通过多种维度,勾勒出了一副丰富的传统文化图景。首先,该片展现了国风美学。《岳麓书院》讲述的是述学的故事,在画面上也颇有文雅幽静、返璞归真的美学意味。全片对色彩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克制中又凸显着自然韵味的美好。大面积随风摇曳的竹林,倾斜而下的瀑布前站立着素色衣衫的僧侣,一抹红色的灯笼悬挂在几何线条的建筑中……这些画面在简约中寻找着和谐的搭配,还原着岳麓书院清雅的环境氛围。

其次,《岳麓书院》描摹了国学坚强的文脉变迁。岳麓书院在千年的时光旅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七毁七建。每一次毁灭都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创伤,但是它的复建,又象征着中华文明的顽强生命力。这股顽强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在历史更迭中没有被击垮,反而激励着一代代人再续辉煌篇章。

“完整展现岳麓书院的千年文脉,并将之推进到新时代的高度,是我们的表达重点。再现岳麓书院庄重典雅、文气充沛的高贵气质,是我们的美学追求。”湖南广电负责人张伟表示,“岳麓书院是湖南的一张响亮名片。为这样一座伟大的书院量身打造一部历史人文纪录片,是我们的宿愿,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该纪录片以岳麓书院千余年的风云变幻为线索,回顾中国古代思想学术的发展历程,勾勒出中国古代士大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广阔胸怀。通过艺术化的手段进行加工处理,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岳麓书院,进而了解璀璨顽强的中华文明。

看千年学府弦歌不绝

深度呈现中华文脉绵延

岳麓书院既是湖湘文化的符号,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今仍在办学,被当世学者誉为“千年学府”,是千年来中华文明的高地所在,其“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教学宗旨也传承至今。

在纪录片中,岳麓书院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还代表着一种人才观。《源流》一集讲述了岳麓书院的初建,以及在宋朝的兴衰起落。50分钟的时间里,细分为几个叙事段落。朱洞不计回报,购置这块民间之地并将其发展为岳麓书院;周式坚持读书应带着纯粹的目的,不提倡与功名利禄挂钩,赢得了宋真宗的青睐,也为书院赢得了御笔门额;张栻与朱熹在此述学,开辟了“会讲”之道,展现了中华学术兼容并蓄的风范……

在这些叙事段落中,观众们得以了解静态的岳麓书院中,所蕴含着的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一个个鲜活的书生形象从历史中穿越而来。岳麓书院的人才观并不是陈旧的,而是在千年的历史中被反复检验而得出的教育理念。当代一再反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岳麓书院的教育理念中早有批判。《岳麓书院》的故事里,不只有书生意气,也有血气方刚、经世致用的奋斗者。

从岳麓书院中走出了很多文武双全的人物。他们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文韬武略兼备的全才。这些能文能武的英杰,让观众感受到彼时岳麓书院的人才济济。该纪录片努力寻找着岳麓书院和当下社会的联结点以及湖湘书生与现代观众的联结点,“我们为何读书?”“我们怎样读书?”“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岳麓书院》用历史沉思回答着来自现代的疑问。著名哲学家、清华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表示,“本片对梳理千年文脉、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以文育人,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岳麓书院》向观众展示出一个热闹背后更为深度、开放、学术的湖南。相信在该纪录片的推动下,岳麓书院也将成为湖南新的“特别打卡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