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心经解读 最后一期汇总版(第五期) 心经的白话文翻译和番外内容

句子大全 2023-07-17 05:14:01
相关推荐

心经系列做完第四期之后,提到了后面可能还有一个汇总版,这个事嘛,本来一段时间后我自己有些忘了,结果还是有粉丝朋友过来催更心经。

这样子搞的话, 那我就没有办法装失忆了,所以,这一期的内容,就把心经的最后汇总版补上。

这个汇总版其实是一个心经的白话文版,只是把心经中的古文翻译成白话文,至于如何翻译,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翻译,在前面的四期里面,已经做了详细的解释,为了保证它的纯粹性,不会再做任何额外解释。

这期内容我会做两个版本,一个是心经的纯粹的白话文翻译,还有一个就是这一期,多了一些番外的内容。

另外要道个歉,最近的更新确实不太给力,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要做关于实修的会员内容,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一下。

而在频道视频的更新方面,我会尽量努力稳住。

关于心经的番外, 开始先讲一讲关于第一句的翻译问题,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很多人都想要问。

有些朋友过来问我,观自在菩萨,为什么大家都翻译成观世音菩萨,但偏偏就你的不一样,你为什么跟他们的不一样,难道你这是为了追求标新立异,让自己显得跟别人不一样才这么搞的吗?

这么说吧,很多古代的名词流传到现在,它的意思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甚至有的都已经面目全非了,如果你不按照它古老的原意来翻译的话,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比如在佛经中非常见到的那个法字,如果你不把最原始的巴利语中法字的意思找出来,而是按照我们现在的法字的意思来翻译的话,你就会发现,把哪个意思套进去看起来都不合理,无论怎么解释,看起来都像是硬编的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看不懂佛经的原因之一。

菩萨这个词也是一样,到现在,大多数人了解的菩萨跟它的愿意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由于西游记的家喻户晓,很多人一听到菩萨,心里就马上出现一个坐在莲台上,手里拿着个瓶子的女性形象。但实际上,菩萨最早的意思,压根就不是用来指某个神,或者某个人的。

它原来的意思是觉有情,使有情众生觉醒,或者说是使有情众生渡到彼岸的的意思。

而我们现在熟知的观音菩萨,历史上查无此人。而根据考证,观音菩萨的最早原型很可能是来源于古印度婆罗门教的双马童神, 是一对双子神,并且还是两个男的,两兄弟。这两兄弟的特点是救苦救难,乐于助人,这个特点跟现在的观音形象挺契合的。

在佛陀入灭后的几百年内,佛教内部发生了分裂,新分裂出来的派系佛教对相关的教义理论做了改革,将原始佛教的东西跟印度的各种宗教进行融合,观音菩萨就是这种融合之下的产物,将佛教的名词和印度宗教的神结合改造而来。观音菩萨在从印度传过来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两兄弟了,但还是保持男性的形象,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历史演变,从男变女,最后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想要了解真相,我们就得抛弃一些我们原来已知但是却明显不合理的东西,哪怕我们对他太熟悉,熟悉到都产生感情了也一样。不然你就无法看清真相,陷入虚幻的陷阱甚至是骗局中。

如果将观, 自在, 菩萨的原意解析出来,就会发现,它能极其言简意赅,且精准的表达出原始佛法的修行解脱之道,并且跟接下来的内容形成完美的呼应。还有,心经后面的菩提萨埵和菩提萨婆诃其实都是菩萨,并且这两个菩萨只能译成觉有情,使众生渡到彼岸的意思,不然你怎么硬编都编不下去。

将开头的菩萨译成觉有情,不仅逻辑合理,还可以跟后面的两个菩萨形成一个前中后的相互呼应。

如果译成观世音菩萨,无论是原始婆罗门教的双马童神两兄弟,还是现在观音小姐姐,我们就算忽略那个出身的问题,跟心经后面的内容接起来也非常生硬,再往后跟那两个菩萨也没法对应上,总之就是一堆BUG。

如果心经的第一个菩萨不能译成觉有情,那我肯定就不会做心经解读系列了,因为我实在编不下去。

关于心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那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在很多佛经都有出现过,它的翻译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有时也译成证得无上正等觉。这个翻译的问题在于,它到底是一个关键字还是两个关键字,如果是一个关键字的话,毫无疑问那个关键字就是觉,觉知的意思。但如果是两个关键字的话,那另外一个关键字应该就是等,对应的是平等心。

我原来翻译的是证得无上的觉知,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我主要把注意力放在最后的菩提上,只翻译了一个关键字,觉知。但是后面我越来越觉得好像不太对,应该是两个关键字才对,也就是要同时具足觉知和平等心才行。因为要实现最终的成佛,觉知和平等心缺一不可,只有这两个能力都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够帮助实现解脱,如果少了一个就会有问题。

在我做实修部分的课程里面,重点核心也在强调觉知和平等心这两项能力。

此外,在心经开头的观自在就讲了觉知与平等心,一开始的时候就运用这两种能力去修行,这了这里证得无上的,也就是最高级的平等心与觉知,刚好在逻辑上形成完美的前后呼应。

此外,我又单独查了一下那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综合查到的相关信息,也是偏向于是同时俱足平等心和觉知的。

所以,心经后面的那一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该译成证得最顶级的平等心和觉知能力。

在这期白话文的版本里面我会更正这个问题。

保持平等心的状态去觉知观照自己的内心生起的一切,可以使无明的有情众生走向离苦解脱的彼岸。

以这个方式持续的修行,当修行深入到俱足智慧的时候,就可以证入到的五蕴皆空的境界,通过证得这一境界,可以众生祛除一切的痛苦。

舍利子,在这种五蕴皆空的境界中,潜意识中负责信息处理的五蕴会停止运转,而由于五蕴运转的停止,潜意识将不再生起任何内容。

比如,当色蕴停止运转时,你将看不到颜色,听不到声音,闻不到气味,尝不到味道,也感知不到身体的存在,没有任何的回忆和幻想,所有因色蕴而产生的东西都不复存在,这就是所谓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同理,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跟色蕴一样。都停止了运转,自然也不再产生任何的受想行识。

舍利子,在这种状态下,潜意识处于一种完全空寂的状态,不再有任何内容的生起,唯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本我存在。 在这种空寂的状态下,你将感知不到外部世界中的任何信息,不会产生任何的回忆幻想,也没有任何感受,没有任何的思考想象,没有任何的习性反应,没有任何的识别判断。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这六个根门都停止运转了,所以,在意识层面,没有关于色蕴的内容,没有任何的颜色光线,声音,气味,味道,没有任何触觉上的感知,也不再有任何的回忆想象。没有任何对于外在世界的感知,也没任何的内在意识活动。在这种涅槃寂静的状态下,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灭尽的过程,没有老死,没有老死灭尽的过程,也没有痛苦产生消失的过程,没有任何知识性的思考辨析,没有什么可以获得的。一切思维概念性的东西都没有,唯有无边的寂静。

在这样的状态下,自然没有什么可以获得的,因为这就是即空无一物,又圆满至极的境界。

有情众生们,快快渡到彼岸去吧,依照这个修智慧的法门去修行,去渡到彼岸,让自己的内心没有任何牵挂,没有任何的恐惧害怕,远离一切虚幻的颠倒幻想,证得究竟的涅槃,实现本我的完全自在的解脱。

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证得佛陀果位的人,都是依靠这个方法修行到智慧圆满,将平等心和觉知能力发挥到极致,实现了完全解脱。

所以这个修行智慧的法门,是个非常好的非常顶级法门,能够帮我们祛除一切的痛苦,真实不虚,确定无疑。

所以要谨记这个修行智慧的法门,去依法修行,走吧,走吧,大家一起走吧,一起渡到彼岸去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