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苏轼坎坷一生 临终前写下人生中最豁达的诗句(足以慰藉世人千年)

句子大全 2023-01-13 06:39:02
相关推荐

我们这代人,对比老一代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便是承受能力不足,遥想当年,老一代革命家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都在坚持奋斗,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曾几何时,生活在蜜罐的我们慢慢的缺失了当初的那种敢打敢拼的硬气。我们成了“三不得”的一代,骂不得,打不得,说不得。九零后零零后的员工离职率也陡然增加,一点委屈都受不了。除此之外,与父母对象闹别扭,孤身一人独游可可西里的,也有独闯森林的,更别提某某高校大学生跳楼,跳河,这都是一些没有担当,没有承压能力的做法。

这些挫折在古人眼中真的叫挫折吗?这些仅仅是毛毛雨好吧。试想一下,风华正茂年少成名,一路风光无限,考取功名,在文坛还享有盛誉,可就这样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却在仕途中屡遭不顺,贬谪充斥着他的一生。

一次次的挫折,都没有击倒他,他还以豁达慰藉世人

苏轼生活在宋代,当他从仕时,正好赶上王安石变法,苏轼在政见上与王安石不和,作为旧法人士的代表,苏轼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出头鸟哪里这么好当,于是苏轼就成了新党人士眼中钉,成为了新党人打击的对象。

“乌台诗案”成为了苏轼抹不去的伤痛,他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揭开了贬谪之旅的序幕。苏轼从黄州待了三年,从起初的愤懑不平到最后的甘之如饴,苏轼在黄州完成了一次升华。并且写下一首首闪耀古今的经典之作。

苏轼之后又经历了几起几落,也曾建立了苏堤,留下了不少经典,但总而言之,其仕途整体来说是失意的。

朝廷人事变动,苏轼作为旧党人士,期间的风光有多少,现在的迫害就有多少。新党得势他怎么可能被放过。于是苏轼越贬谪越远,最后被贬谪到了海南岛,在当时应该算是天涯海角了

垂垂老矣的苏轼在海南度过了几年,当时距离他去世已经不足五年了。即便是在那时,苏轼也没有自怨自艾,苦中作乐充斥着苏轼的一生。

苏轼去世之前作诗一首,依旧豁达无比

苏轼这位充满了正能量的老叟,于去世之前再次挥毫,写了一首豁达之作,读完感叹,苏轼真乃豪杰。

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在苏轼的作品中,显得有点短小精悍了,但即便是如此,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包括苏轼所想要表达的感情,那是一点没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诗人开篇以比喻的修辞表达自己的目前的状态,内心好似是被烧成灰烬的木材,身体就好比是没有系绳的一叶孤舟。这句话乍一看好似苏轼在平铺直叙,叙述自己目前的状态,但这的的确确是作者当时真实的写照。

苏轼坎坷一生,其晚年不就真的是这番处境吗。苏轼垂垂老矣依旧可以勇敢面对暮年的自己,但在言语之中,透露出了几分无奈与沧桑之感。但诗人此刻并没有因此而消减内心的豪放之情。豪迈了一生的苏轼,又怎么会也不屑于在悲伤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是苏轼被贬谪的三地,并且对于苏轼处事的态度以及心性影响最大的几个地方。苏轼以颇为自嘲又带有丝丝自豪的口气,将自己一生中的功绩,简单的以这三个地名总结了一番,笔触之间依旧带有那份放荡与不羁。

苏轼虽然在仕途上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高度,但在经过贬谪之苦之后,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千古名篇,也流传下来一个又一个的千古佳话,而那些醉心于功名利禄之人,貌似也仅仅是史书上留下那么一瞥而已。苏轼在回忆自己这一生时,的确也应该充满自豪,我仕途不顺又怎样,我屡遭贬谪又怎样,但他不管在哪个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风采,不枉人生走这一圈,此生足矣。

挫折使我们更加强壮

苏轼的一生让我们心生敬佩,正因为不容易才会心生敬佩。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我们只有耐下心来走完,走出最精彩的自己便足够了。来到世上这一遭,各自的路都不同,但不管是一帆风顺还是坎坷不平,总归是自己的路,自己的路便要坚持走,低开高走高开低走,不到最后谁又能说得准呢?

人如果早早地丧失希望,举手向生活投降,那太枉费世上走这一圈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管是恋爱遇到渣男,还是创业被卷钱跑路,亦或者是家庭出现任何变故,记住一点,只要是自己还有一口气,就不要自我放弃,干就完了。

后记

古人乐观豁达的例子不胜枚举,至今还有人在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假如项羽不死,是不是还有一战之力。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不管到什么时候,不要放弃,要有向生活亮剑的勇气,不管输赢,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哪怕是倒也要倒在前进的路上,虽败犹荣。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少读历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