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苏东坡有多不合时宜 为何一生颠沛流离(还能写出豪迈诗句)

句子大全 2022-12-24 05:23:01
相关推荐

苏东坡有多不合时宜,为何一生颠沛流离,还能写出豪迈诗句

吃完饭,苏轼一边散步,一边抚摸自己的肚皮问,你们说,我这肚子里装的是什么?

大学士此话一出,身边的侍婢们开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有人说文章,有人说见识,只有王朝云说,是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哈哈大笑,知我者朝云也!

苏轼确实是装了一肚子不合时宜。1069年,王安石变法,此时的苏轼刚刚为父亲守孝期满还朝,他看到,很多人因为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对新法,苏轼有自己的看法。他在返京的路上,看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认为新法不能方便百姓,反而给百姓带来很多麻烦。于是,他上书反对。这样的结果当然是不容于朝廷。苏轼被迫离开京城,去地方任职。他辗转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做官。在地方,苏轼做得有模有样,很受百姓爱戴。

1079年,43岁的苏轼调到湖州做知州。上任后,他例行公事给宋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就是这篇例行公事的官文,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灾难。新党利用文章中的一些词语,说他暗含讥讽,对皇帝不忠。造就了有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朝廷新旧两股势力的交锋,也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要置苏轼于死地,救援也同时展开。最后,苏轼因为宋太祖当初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才躲过一劫,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受当地官员监视。

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听政。旧党代表司马光当了宰相,苏轼也回到朝中,并一步步高升。但是,当他看到王安石集团的人物被极力打压,新法尽废,苏轼不由得说了几句正直的话,对旧党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反对。这样,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反对。苏轼看到自己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再次请求外调,离开朝廷这个是非之地。

1091年,苏轼曾经被再次召回京。但最终还是因为政见不合又离开了。

1093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新党再度执政。尽管苏轼一直在地方,他还是作为旧党代表遭到打击,先后被贬到宁远、惠州。

在惠州,当苏轼写下"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王朝云唱到这里哽咽了,怎么也唱不下去。苏轼半安慰半自嘲地说,我正悲秋,你却又伤春了。朝云跟了苏轼22年,没有谁能比她更了解苏东坡。

朝云去世后,1097年,62岁的苏轼再一次被贬海南岛儋州。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罪的处罚。这一次,跟随他的只有儿子苏迈。但他的豪迈依然不减。不然,他就不是那个能写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了。

海南的特异风光激发了苏轼旺盛的创作欲望,黎族人民的淳朴美德,让苏轼和黎族人民融合在一起。他在这里写下许多优秀作品,还办学堂,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海南,这个当时人们眼中的不毛之地,在苏轼这里也变得有声有色。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却留下了许多豪迈诗句。这和他豁达的性格有关。经历多了,也更看得开,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留下很多不朽的传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