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被美国垄断了70年的技术 国产崛起夺回话语权(产销蝉联全球第一)

句子大全 2022-12-13 02:57:02
相关推荐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吸引了全国无数人的目光,10月15日 ,央广网邀请了东华大学的相关教授专家针对此次神舟十三号进行深度了解。

有很多人对飞船的“翅膀”感到好奇,不明白这是用什么材料制造而成,对此,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专家表示,其实,天舟一号,或者天宫一、二号的“翅膀”,专业学名为“太阳能帆板”的核心材料,是一种名为“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正式由东华大学专业团队采取“玻璃纤维”这种材料制作而成。

玻璃纤维的应用范围特别广,包括风电、国防、石油、交通等在内的基础建设都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现在,许多航天建设不仅应用玻璃纤维,在6月17日的神舟十二号“升天”时,玻璃纤维一同进入太空。

但是,玻璃纤维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制造材料,而是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全球第一家玻璃纤维企业在美国诞生,发展到1949年左右,玻纤已经可以大量应用各类民用领域当中。

但是在当年的中国,并没有可以“匹敌”的企业,反而在研发玻纤的技术方面,一直受到美国的“掣肘”,为了不再“受制于人”,1972年,有一家小企业开始钻研玻纤技术,经过数十年不断的发展后,现在玻纤产量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一,那就是“中国巨石”。

从“小作坊”开始发展

张毓强来自桐乡,1971年,年仅16岁的张毓强到石门镇的一家布厂做染纱工,一年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毓强认识到玻纤的重要性,而且赚钱的利润大,抱着这个想法,17岁的张毓强购置了一台二手的拉丝机,到了1984年,最开始的“小作坊”摇身一变,成了中国巨石的前身——桐乡玻纤厂。

上世纪80年代左右,凑巧遇到了股份制改革,这家“小作坊”成为了浙江省最早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之一。就在这时,美企给张毓强投来“橄榄枝”,但是张毓强坚决要发展国家企业,1999年,不仅实现了上市的目标,更是与另外4家央企“合并”为一家企业。

一直发展到2015年,这个已经拥有31年发展历程的企业终于完成更名,现在,中国巨石这个名字已经让很多人熟悉。

打破美企技术封锁,夺得全球第一

作为国内“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2008年,中国巨石的玻纤产能就已经取代了美国欧文斯·康宁集团,新进成为全球第一,2009年,中国巨石终于掌握了E9玻璃配方,让美企垄断的局面“不复存在”。

2012年,中国巨石甚至获得了美国授权的玻纤配方。中国巨石能有这份成绩并不奇怪,因为在玻纤方面的研发,在2018年-2020年这3年时间里投入差不多10亿元。不光如此,中国玻纤的出口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了3年以来的第一次正增长,同比增长32.11%,金额达到13.4亿美元。而中国巨石上半年的营收达到了85.6亿元,净利润为25.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5%和240.68%。

在化工领域,中国巨石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巨石在国内的市占率达到40%,而国际市占率达到22%,取得国内外双第一,不得不说,中国巨石已经是全球玻纤行业的领跑者。

2021年三季度,中国巨石预估净利润区间25.18亿元-33.27亿元,同比增长220%-260%。截至2021年10月21日,中国巨石的市值为712.16亿元,在2021年上半年中国500强企业中,中国巨石的排名是407位。

2021年,中国巨石预计改进一条年产4万吨和8万吨的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线,“技术改革”完成后,产能分别会提高至5万吨和10万吨;另外,中国巨石还拟建一条年产12万吨的生产线,拟资高达3.35亿美元,约等于21亿人民币。

目前,中国巨石的玻纤及制品的总产能达到240万吨,随着国家在“十四五”计划中提及对玻纤的扶持,相信未来中国巨石的总产能还会进一步扩大。

作为全球级工业企业的创始人,张毓强仍然任职于中国巨石,而中国巨石更是被称为中国玻纤行业“从无到有”的缩影,是玻纤行业的头部企业,而中国巨石的崛起,也代表着中国愈发强大,“工业大国”名不虚传。

你怎么看待中国巨石的发展史?欢迎留下你的想法。

(本文由读财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