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句子大全 2022-12-06 06:20:02
相关推荐

少年闰土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是第八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鲁迅 1921 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描写记忆中的少年闰土在瓜地手捏钢叉,向猹尽力刺去的画面,以及相见时闰土告诉我许多稀奇事,反映出闰土的朴实可爱、聪明能干而又见多识广。课文按“回忆、相识、相处、离别”这样的脉络写出了未见面时“我”对闰土的思念,相见时“我”对闰土的喜爱和钦佩,分别时的难过,表现了“我”和闰土之间纯真的友谊。

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作者从人物极具特点的外貌描述,写到了他的动作、语言、神态,而这一切又不脱离闰土的生活实践。对四件事的描述,作者有详有略,借助具体的事实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使我们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同时反映了“我”的孤陋寡闻。本课在写作上有如下三个特点:采用倒叙的手法;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辨识文言和方言用语,读通课文。

2.梳理小说情节,借助资料读懂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人物形象,读出作者的情感,领会其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材料,认识鲁迅

1.出示鲁迅照片,认识鲁迅。

2.自读鲁迅资料,圈出关键信息。

过渡:这个单元,我将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来走进这位伟人。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节选自《呐喊》中的《故乡》。(出示课题)

二、检查自学,理清脉络

1.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

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2.填写关键词,并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认识闰土

1.品读“初次相识的闰土”,体会“健康纯朴”的闰土。

(1)自学第二至五自然段,填写人物信息卡。

(2)小组交流:看信息卡,介绍闰土。

(3)各小组选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4)聚焦外貌描写,点拨:作者描写闰土外貌时为什么没有写五官?

小结:作者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只用寥寥数笔,就展现出一个来自农村的健康可爱的少年形象。

2. 品读“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体会“机智勇敢”的闰土。

(1)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景象?

从“深蓝、金黄、碧绿” 等色彩词,体会夜晚海边沙地的静谧(环境描写);从“捏、词”等动作词,感受闰土的机智勇敢、身手敏捷等。(动作描写)

(2)借助插图,具化形象,指导朗读。

四、展示照片,拓展练笔

过渡:课文第一自然段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一些难忘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画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照片,回忆当时的情景,仿照第一自然段写一写。(出示课后练习题“小练笔”)

1.看照片同桌互相练说。

2.学生练写照片画面。

3.展示学生练习片段,相机点评。(着重点评环境和动作描写)

第二课时

一、利用“词语听写”,及时巩固落实

1.听写课后词语。

过渡: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机智勇敢、健康纯朴的闰土。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听听闰土所说的那些新鲜事,继续发现在“我”心里,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

二、聚焦“看瓜刺”,感受写作方法

1.自学8~14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看瓜刺猹”。(提示:关注细节,关注用词,关注标点,关注对话。)

2.交流汇报。(汇报要求:紧扣文本,讲出依据)

①关注细节。从“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体会闰土的淳朴与善良。

②关注用词。从“捏”“轻轻地”“刺”体会用词之准确、生动及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

③关注标点。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按说省略的内容应该是最精彩的,怎么就省略不写了呢?联系下文,想想两个省略号部分应该写什么?

④关注对话。对话几乎没有提示语,体会白描手法。

3.对比学习。对照理解“我并不知道”“我素不知道”对比体会我的“孤陋寡闻”与闰土的“见多识广”,感受“我”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完成课后习题3)

4.对比阅读,体会写法。

课文第一自然和现在学习的片段都在写同一个画面,放在一篇文章中,为什么没有重复的感觉?(一个是作者的直接叙述,一个是作者借用作品中人物语言来描述;一个写在文章开头,作为作者的回忆引出下文,一个是人物语言,用来表现闰土的能干活泼。)

三、改写“雪地捕鸟”,学习写作方法

(1)自读“雪地捕鸟”片段,填写关键词

扫个空地——( )——( )——( )——( )——远远一拉——( )

(2)交流感受,畅说有趣。(说说自己感受到哪一个或几个环节特别有趣的。)

(3)根据“看瓜刺猹”学到的方法(从细节、标点、对话、用词等方面重点引导),改写一个或两个特别有趣的环节。

(4)感受详略,体悟结构。

同学们写得非常好,难道鲁迅还写不出这么精彩的文章吗?他为什么不写?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文章书写要详略得当,不要喧宾夺主。

四、借助“学习资料”,回归文章主题

1. 学习结尾,感受分别。正因为闰土带给“我”那么美好、难忘的回忆,因此,分别时一定也格外难过。(指名读结尾,交流体会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2. 借助资料,深入闰土。出示成年闰土的外貌描写片段,学生自读谈感受。(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如此描写少年闰土,是为了与成年闰土进行对比,从而表达自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3.介绍小说,推荐阅读。介绍《故乡》,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故乡》,进一步感受“我”笔下完整的闰土形象。

板书设计

24少年闰土

回忆一—(相识)——(相处)——(离别)

(雪地捕鸟)(看瓜刺)(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设计意图

著名作家、哲学家周国平先生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假如我是语文老师》。他说,假如我是语文老师,我只做两件事。一件事,让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第二件事,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如何走出语文教学的尴尬:首当其冲:要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学课文就是学语言,用语言。下面就谈谈我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一、直奔文本,初步习得描写方法

1.品读,探寻言语奥秘。第一段是课文最有价值的语用点,怎样才能把言语的奥秘教给学生?离开了文字的意义内容单纯分析语言形式,必定会导致课堂的枯燥乏味。理性的知识可以感性的教。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始终以读为基本手段:在轻轻地慢慢地读中体味语言节奏,在填空式的读中感受语句的优美准确,在分角色读中明确和强化“景—人—物”的写作顺序,“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2.比较,发现内在联系。两段不同的文字写的是同一个画面,都有景有人也有物。但一个是作者的直接叙述,一个是作者借用作品中人物语言来描述;一个写在文章开头,作为作者的回忆引出下文,一个是人物语言,用来表现闰土的能干活泼。两段话虽然一脉相承,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文字风格。在教学中,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表达:同桌讨论找联系,发现两段话内容上的一致性,然后用师生交互朗读进一步深化这个认识,提问“为什么没有重复的感觉?是为探寻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相同内容的奥秘,感受如何根据语境的需要来选择语言的形式。

二、依据目标,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在教完“看瓜刺猹”之后,我指着板书说,鲁迅先生就是运用了这些方法,将“看瓜刺猹”写得这样引人入胜,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写个片段吧。大家看“雪地捕鸟”还缺些什么,他们纷纷议论,缺少动作形容词,没有用上拟声词,动作也不够细致,更没有悬念。

第一步,我让学生给故事理清思路,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这个填空式的思路图:扫个空地——拿来短棒——支起竹匾——撒下秕谷——引来鸟雀——远远一拉——罩住鸟雀

第二步,你觉得哪一个或几个环节是很有趣的。在交流中,他们纷纷锁定目标:“远远一拉”最刺激,“罩住鸟雀”最高兴。

第三步,请你根据刚才学到的方法,扩写一个或两个环节。

我发现,学生写得特别快,他们都迫不及待地举手示意让我欣赏。学生这下似乎都成了小鲁迅,写得十分精彩,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样,文中有多处闰土的外貌描写而没有“我”的外貌描写,所以教学时,也可以抓住的这一表白空白,借助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我”的外貌,学生通过模仿闰土的写法,写出少年的“我”。这样的经历让学生学习大师的言语表达方式,从而汲取语言方面的营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利用课文中原有的材料,在朗读、想象的基础上获得写的内容,而之前学习中对语言形式的理解,包括写作顺序、词语的选择,则使写有了形式的支撑。这与离开了形式,纯粹从思想情感出发的读写结合有了质的区别。

三、回溯教学,让学生走进语文学习殿堂

“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话其间还隐含了“为什么不那样写”,研究“为什么这样写”或“为什么不那样写”,就是在研究作家的话语意图、谋篇布局的秘密。教学至此,才可以说真正进入了语文学习的殿堂。

在改写“雪地捕鸟”之后,学生沉浸在习得方法的欣喜之中,我顺势一问:“同学们写得非常好,难道鲁迅还写不出这么精彩的文章吗?他为什么不写?这句简简单单的反问如晴空霹雳,顿时,让教室里寂静下来。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学生说,文章的重点是看瓜刺猹,如果雪地捕鸟也写得很详细,文章就重点不突出了,这样做到了详略得当。表扬他之后,我连忙借力给力,难怪作者写“海边拾贝”“潮汛看鱼”就写得……学生们马上顿悟,说——非常简单。笔者再次补充,写文章就应该这样,要详略得当,不要喧宾夺主。

同样,文中有一部分标点密集呈现,那就是省略号。全文只在这里集中出现了四个省略号:①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②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出……③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④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的两个脚……这四个省略号就表达来讲,是作者止于当止;对读者来讲就是因为它不写,所以使读者不由自主地唤醒自己沉睡梦中的乡村生活的记忆和想象。这样启发去追问缘由,并实施“读写结合”教学,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